巴黎经济学院坐落于前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女子学院的朴素校园中,隐藏在巴黎平淡无奇的南部边缘。这所2006年才成立的学府仅招收研究生,虽无法比肩哈佛530亿美元的捐赠基金,却有着超乎想象的影响力。
院长埃斯特·迪弗洛是从哈佛归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,联合创始人托马斯·皮凯蒂则是将不平等问题推向经济学界核心议程的关键人物。二十年前,皮凯蒂指导了现任学术明星加布里埃尔·祖克曼的硕士论文——探讨高税收是否导致富人移民。如今,这位38岁、长着娃娃脸的年轻经济学家已获得被视为诺奖风向标的约翰·贝茨·克拉克奖,正领导着对超级富豪征收全球财富税的运动。

尽管四月这场会议的发言者几乎全是男性,但这个领域实则由女性开创——1941年,美国商务部官员海伦·塔拉索夫与人合著了《谁来纳税?》的专著。但直到八十年后,人们才真正估算出超级富豪的实际税率。"亿万富翁无处不在,却鲜见于公共统计数据,"巴黎政治大学的卢卡斯·尚塞尔指出。他们的所得税申报往往数额不高,因为财富主要来自企业股权而非劳动所得。
富豪们很少为这些股权缴税。多数人选择将利润留存于公司,而非通过需缴税的分红提取(例如亚马逊从未支付现金股息,Alphabet去年才首次分红)。这些财富在控股公司中不断累积,既避税又隐蔽。
2018年起,皮凯蒂、祖克曼与合作者埃马纽埃尔·赛斯发起全球国民收入测算项目,整合股东名册、税务报表、企业海外活动数据乃至《福布斯》富豪榜等多元信息,建立了汇聚200多位经济学家数据的世界不平等数据库(WID)。数据显示:南非成为全球贫富差距之最,顶层1%人群掌握着55%的国民财富。

从巴西、荷兰到美国,各国数据都指向同一结论:富豪实际税率远低于普通民众。祖克曼展示的美国数据显示:2018-2020年,全美平均有效税率30.7%,但百大富豪仅缴纳约20%。沃伦·巴菲特2012年就抱怨其秘书税率是自己的两倍。如今美国400大富豪财富占比已从1982年的2%飙升至相当于GDP的20%。
巴西的税收体系更恶化不平等——近半税收来自消费税(穷人收入主要用于消费),却免征主要惠及富人的股息税。帕洛莫计算显示:普通巴西人实际税率45-50%,而顶层1%低20个百分点。"遗产税在美国已名存实亡,"祖克曼指出,单身继承人实际税率仅7%,远低于法定40%。

祖克曼的方案是:每位亿万富翁年纳税额应至少达其财富的2%。这个"既大胆又温和"的提案豁免了资产480万欧元(全球前0.1%门槛)以下人群。即便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拒绝参与,业务所在国仍可征税,迁往避税天堂者需缴纳离境税。巴西已借G20财长会议推动宣言,法国国民议会通过针对净资产超1亿欧元者2%的"祖克曼税",英国则废除非 domicile 税务优惠。
皮凯蒂在闭幕时展望了1910-1940年般"累进所得税改革浪潮"的到来,驳斥了"富豪势力不可撼动"的论调。尽管2%的税率远不及富豪7%的年财富增长率,这位经济学家仍称许这是"有益的第一步"。巴黎经济学院,正成为资本特权最强劲的学术挑战者。